塑界热评:“限塑令”的 九年尴尬之路

发布时间:2017-09-26 来源: 达州新报 专题: 热门焦点 打印

环球塑化网 www.PVC123.com 讯:

   “要袋子吗?大的三角,小的两角。”这是许多超市收银员面对结账顾客的“开场白”;“要一个”,也是许多顾客自然而然的回答。从200861日起,国务院发布“限塑令”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、销售、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,所有超市、商场、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。

近日,达州新报记者在达城采访时发现,已施行九年的“限塑令”效果堪忧,情况不容乐观。除此之外,随着近年外卖、快递业迅速发展,塑料制品的需求也开始出现抬头趋势,而新增的大量外卖餐盒多采用不可降解材质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。“限塑令”似乎陷入了新困境。

 

 

连日来,达州新报记者走访达城世纪隆、多壹多、沃尔玛等超市发现,市民使用塑料袋的现象较为普遍,大多购了物的顾客,手里都提有一个塑料袋。

虽然各超市大都能严格落实“限塑令”,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,从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。但一个塑料袋只要两到三角钱,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,并没有多大影响。“现在一进超市购物就要一百多块钱,谁还会在乎这几毛钱呢?”市民王先生说,为图方便,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像他一样购买一个塑料袋,并且没有半点犹豫。

而有些老年人为了节省几角钱的成本,虽然不选择收费的塑料袋,但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,即在买蔬菜水果这些东西的时候,多拿一个免费的袋子。这样一来,如果买的东西多,一个人一次就可能用到十多个塑料袋。对此,老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,因为这样既节约了钱,又可以多拿一个塑料袋回去当垃圾袋使用。

其实,在“限塑令”出来后,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提倡自带购物袋,或者结账时购买环保袋,但是施行到今天,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寥寥无几,而购买环保袋的顾客更是少之又少,有些超市的结账柜台甚至连环保袋的踪影都看不到。究其原因,市民王先生给出了他的看法,“自带购物袋太麻烦了,环保袋的价格又太贵,所以这两者都不具备优势。”

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成“重灾区”

相对于各大超市,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则没有实行塑料袋收费政策,面对来来往往的顾客,这两个地方则成了塑料袋使用的“重灾区”。

在达城一些农贸市场,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挂着一叠塑料袋,只要顾客上前买东西,商家就随手扯一个给顾客。商家刘女士告诉记者,她在农贸市场已经做了近十年的生意,虽然卖菜利润有限,但她怎么也不会吝啬一个塑料袋的钱,这样反而显得小气。如果生意好,她一天要用掉几百个塑料袋,一年至少用掉5万个。

而在珠市街批发市场,商家杨先生告诉记者,不管是购买得少的市民还是大批量购买的顾客,他们送给人家的货物都是通过塑料袋装上的。塑料袋是他们装货物的主要工具。如果“限塑令”能够全面禁止,顾客都自带购物袋,那么他一年至少可以节省1万元的塑料袋成本。但这仅仅只是空想,因为从2008年“限塑令”施行至今,他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使用塑料袋。哪怕是政策刚出来时,对他们的影响也微乎其微。

 

外卖和快递业成“限塑令”新盲区

然而,在“限塑令”面临执行尴尬的今天,外卖和快递行业的兴起,又给“限塑令”增加了一道新的难题。据《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20171月至5月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3047万吨,增长3.8%。而塑料制品的增长与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兴起、发展密不可分。 

近年来,达州的外卖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,饿了么、美团外卖、百度外卖等外卖平台,让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。而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点外卖后,商家在外卖配送时使用的塑料袋包装,让塑料袋的消耗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。除了包装所用的塑料袋外,目前餐饮外卖常用的塑料餐盒带来的环保问题更为引人注目,因为每单外卖通常不只使用一个外卖餐盒。

据饿了么、美团外卖、百度外卖三家外卖平台公布的订单数据显示,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。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,每个塑料袋0.06平方米计算,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,相当于59个足球场,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。一份外卖快餐的包装,平均使用时间只有不到半个小时,而降解这些塑料垃圾,却需要花上数年的时间。外卖行业的飞速增长,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,同时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更多的“白色垃圾”。

而与网络购物相配套的快递业,也是消耗塑料袋的“大户”。2016年度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,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了82.6亿个塑料袋。

 

想要真正“限塑”需出实招

据了解,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,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,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,对环境污染影响极大。根据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》,“限塑令”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、质监、工商、环卫、环保、科技、财政、税务等。然而,达州新报记者在采访达州本地这些部门时,它们却表示对本部门是否负有相关监管职责并不清楚。

那么,要怎么才能真正“限塑”呢?记者采访时有市民提出,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,从形式上进行约束。但是,这仅仅只是外在约束,如果配套相应的保障制度是否会更好,如增加激励手段和产业政策,鼓励企业生产符合规定的塑料袋,对环保塑料袋或其他塑料袋的替代品增加激励政策,让相关政策法规深入塑料制品产销的每个环节。

因为,在流通环节“限塑”“禁塑”的成本,远远高于生产环节和回收环节。因此,通过补贴等方式向可降解新型材料产业过渡,并利用价格限制等措施逐步剥离商家与塑料袋生产企业的利益关系,减少其生产与销售。并开展知识普及宣传,让公众了解使用不合格塑料制品的危害。商家、行业协会等各方也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,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。

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环球塑化资讯 https://www.pvc123.com/news/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vc123.com/news/2017-09/375966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"塑界热评:“限塑令”的 九年尴尬之路"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PVC123无关。环球塑化所转载的内容,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!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,请与我们联络。电话:0769-38998777 邮箱:pvc@pvc123.com 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